大多数人认识朱自清在线实盘配资炒股平台开户,往往是通过他那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背影》。“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简短的几句文字,把父亲的身影和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朱自清已经成了父亲,身份的转变让他开始反思亲情。他在这时创作了另一篇散文《儿女》,用来记录自己和儿女们幸福的生活。
然而,命运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并不宽容。在他的晚年,尽管他渴望与大儿子团聚,却依旧未能实现心愿。更为悲痛的是,他的长子朱迈先在1951年被冤枉以“匪特”罪名判处死刑,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平反。朱迈先为何会冤死?这段波折的历史究竟有怎样的背景?
展开剩余85%由于父亲长期忙于教书育人,朱迈先从小便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时光流转至1925年,朱自清为了谋生及发展前景,决定前往北平深造。就在不久后的1927年,祖母突然去世,朱自清匆匆赶回扬州,却未能在最后一面见到祖母。那一刻,他的心情极为沉痛,办理完丧事后,他便急忙返回北平。而就在火车站,朱自清目送着父亲翻越站台的背影,这一幕深深地刻入了他心里,也正是这背影,成了他笔下散文《背影》的灵感来源。
自祖母去世以来,朱自清越来越明白,亲人的陪伴是多么珍贵。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把最小的两个孩子接到北平,却将朱迈先留在家乡。此时,朱迈先只能继续和祖父母一起生活。不久后,命运再次无情地打击了朱迈先,母亲突然离世,使得原本不太亲近的父子关系更加疏远。而朱自清再婚后,朱迈先与父亲之间的联系几乎完全断裂。
那时的中国,交通和通信条件极为不便,朱家父子十年如一日的失联也并非偶然。朱迈先年纪尚小,对于朱自清的种种变化知之甚少。对他而言,父子关系的存在就像《背影》中描述的那样,虽然疏离,却又暗藏着无形的牵绊。
直到朱迈先14岁时,朱自清才意识到,作为书香门第的孩子,朱迈先不能在教育上落下。这时,他终于决定将朱迈先接到北平,一同生活。朱迈先随即进入了北平的中学,这一变化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儿女》中提到过这个决定,他说自己到了中年才发现,未能陪伴孩子成长是何等残酷的现实。而朱自清的父亲也在信中提醒他,一定不要忽视了朱迈先的教育问题。
在北平的日子里,朱自清与朱迈先终于有了更多的接触,也因此写下了《儿女》,这篇散文记录了他与孩子们的温馨时光。文中的“小蜗牛”阿九,正是他的小儿子朱迈先的化身。通过这段生活的描写,朱自清在文字中流露出他作为父亲的温柔与无奈。
进入中学后,朱迈先凭借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很快成为了班里的佼佼者。那时,他所在的学校是北平的崇德中学(现为北京31中),他在学校里极为活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积极分子,还在学生自治会中担任重要职务,主编了刊物《崇德学生》。朱迈先的文学才华继承了父亲的遗风,他常向各大文学刊物投稿,积极传播自己的新思想。
他的同学们对他印象深刻,日后,电影界名人孙道临便是与朱迈先同班的同学,孙道临也曾表示,朱迈先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不仅如此,著名剧作家黄宗江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等人也曾被朱迈先的思想所折服。杨振宁在回乡探亲时曾特别询问朱迈先的情况,这从侧面体现了朱迈先的非凡影响力。
朱迈先尽管在家庭中早年承受了许多变故,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韧,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在那个时代,他以文学为武器,怀揣着改变社会的理想,不断奋力前行。这也为他后来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进步思想的引导下,朱迈先很快参与了当时的学生运动,成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一员。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的侵略行动愈演愈烈,北平的学生们发动了抗日示威游行。朱迈先不仅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还在当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朱迈先和其他革命志士一样,迅速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他被派往扬州的母校——江苏省立扬州中学继续学业,并在这里牢记着自己的革命使命。期间,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积极参与抗日救国的宣传,开展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
朱迈先不仅仅在文化领域发力,他更在军事和政治上参与了革命的步伐。1937年11月,面对日军侵略的日益严峻,朱迈先组织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前往安徽、六安等地进行宣传工作。即使条件艰苦,他也没有丝毫怨言,总是冲锋在前,成为团队的主力。
随着抗战的深入,朱迈先在革命的道路上逐渐取得了更高的地位。在加入抗日阵线后,他被安排在国民党桂系部队的31军担任政治工作,利用这一平台推动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随着战局的变化,朱迈先的使命也逐渐转向了更广泛的军事与政治工作。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迈先继续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加入了多个重要的抗日活动。然而,1950年代初,由于反动派的阴谋和镇压,“镇反”运动的启动,使得朱迈先最终被错误判处死刑,年仅31岁便冤屈而死。尽管如此,他一直坚定着自己的理想信念,直到最后一刻。
他的去世,使得他的家人承受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他的妻子傅丽卿,在丈夫冤屈去世后,向朱自清的遗孀陈竹隐夫人求助,而陈竹隐夫人也义无反顾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朱迈先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坚定的理想和对革命事业的奉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朱自清的儿子,那个为中国革命燃烧青春的年轻人,依旧会在百年之后被人们记住。
发布于:天津市配多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